高级搜索 返回首页  
读者-来稿选登
    - 读者-来稿选登
美文
    - 美文
    - 美文_其它
    - 美文_散文
    - 美文_诗歌
情感
    - 情感
    - 情感_爱情魔方
    - 情感_婚姻家庭
    - 情感_恋恋红尘
    - 情感_两代之间
    - 情感_思君无涯
人物
    - 人物
    - 人物_布衣百姓
    - 人物_名人名言
    - 人物_名人轶事
    - 人物_人物表情
    - 人物_人物春秋
    - 人物_人物聚焦
言论
    - 言论_道听途说
    - 言论_高端访谈
    - 言论_金玉良言
    - 言论_评头论足
    - 言论_一言堂
幽默
    - 幽默_爆笑网文
    - 幽默_都市男女
    - 幽默_哈哈镜
    - 幽默_妙人妙语
    - 幽默_青春校园
    - 幽默_世相百态
    - 幽默_童话宝典
哲理
    - 哲理_红茶坊
    - 哲理_人生絮语
    - 哲理_围城内外
    - 哲理_现代寓言
泛舟网人物人物_布衣百姓功利心左右儿童阅读--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家长选书也求有用
功利心左右儿童阅读--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家长选书也求有用
2022-05-11 23:43:42
by 贺文玄  
Rating: not rated yet
1 2 3 4 5 6 7 8 9 10

功利心左右儿童阅读--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家长选书也求有用

“绘本?读绘本有什么用?既不是双语,字又不多,孩子不需要看。”在谈及绘本阅读的时候,很多中国家长都持这种态度。绘本,也叫图画书,是那种以少量文字的书籍,在欧美、日本甚至非洲,都是儿童最受欢迎的出版物。像著名德国绘本大师雅诺什,据说在德国“5个人就有4个知道”。
    
     然而这样一种广受全世界儿童欢迎的读物,在中国却不受青睐。随便翻开一个月的儿童读物销售排行榜,名列前茅的不是《哈利?波特系列》,就是《儿童百科全书》、《儿童学唐诗》,以及《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老读物,几乎找不到绘本的踪迹。
    
    中国孩子爱读“有用的书”
    
     是绘本没有价值么?当然不是,绘本“图的语言,语言的图画”的特征,使之具备了拓展儿童想象力、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各种知识的功能,像雅诺什的作品被形容为“篇幅和知识容量都不亚于短篇小说”,而《唐诗选画读本》、《丁丁历险记》等更是公认的、启迪心智的健康读物。
    
     是国内引进得少么?也不是,像《小熊布迪系列》、《林格伦作品选》等引进中国已有多年,《列那狐的故事》、《丁丁历险记》等的引进更可以上溯好几代人。中国自己的绘本,如《动脑筋爷爷》问世也已经20来年了。
    
     是价钱太贵了么?似乎仍不是。绘本价钱的确不菲,但因为书的篇幅都不长,每本的价格也不过10元、20元。相比之下,《儿童百科全书》每套120元,引进版《可怕的科学》每套近600元,而《少儿版资治通鉴》每套竟需1500元。这些更“贵族”的书的销量几乎都不错。
    
     问题其实很简单:读书固然是孩子们的事,买书却是家长们的事。家长们当然愿意孩子们多读书,也绝不吝惜在这方面花钱,但有个前提,即孩子们应该读“有用的书”,如双语书可以让孩子早些开始学英语,唐诗或资治通鉴儿童版可以让孩子更早“开蒙”,甚至如《少儿脑筋急转弯》那样的垃圾书,也因挂着“启迪童智”的幌子,让很多平素节俭的家长不假思索,慷慨解囊。与此相比,绘本这种“猫猫狗狗的图画书”既不能具体提高孩子的某项特长,又不能让孩子学会特定的东西,孩子读多了还可能被别人认为不够成熟,自然只能列为可有可无,甚至从书单中删除了。
    
     有人曾就此感慨,中国孩子读书太功利了。要我说,他们只说对了一半:孩子们读书功利不假,但责任却只能由买书的家长来承担。
    
    家长承担主要责任
    
     事实上,这种只让孩子学“有用”东西的功利化倾向,几乎渗透到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他们不怕为孩子大把花钱甚至不惜竭泽而渔,超能力消费,但只愿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笔者的妹妹在北京一个乐团弹竖琴,业余时间收了许多孩子做学生。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孩子中没有一个是因为爱好竖琴来求学的,有几个十分反感。他们被逼来求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变成特长生,以获得升学的照顾。有些家长顶严寒、战酷暑,一掷千金让孩子连轴转般学书法、学芭蕾、学民乐、学英语、学电脑,填鸭般学五花八门的技能,而不管孩子是否喜欢,是否能学得进去,目的也都大同小异,为的是让孩子多学一些派得上用场的东西。
    
     要说功利,家长的这种思路就是功利的源泉,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儿童读物、技能学习,甚至玩具,都变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教具。家长们能考虑到寓教于乐还算好的,儿童天性、游戏本能则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社会竞争压力是主因
    
     一味指责家长们当然并不公平,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们在饱尝竞争之苦之余,自然希望孩子不要重陷父辈的困局。可以说,社会竞争压力造成社会风气的异化,而异化的社会风气又不可避免地加剧着家长对子女培养的功利化倾向。华人家长的这种功利化培养倾向根深蒂固,甚至被带到了海外。在笔者居住的温哥华,许多华人朋友一到周末,就赶场般带着子女向一个个补习班狂奔。这些华人子女早期也的确显得出类拔萃,但到了高中阶段就显不出多少优势。
    
     绘本是否热卖其实是件很小的事,但一叶而知秋,从中可窥出国内儿童家庭教育的功利倾向,以及这种倾向背后的复杂因素及社会根源。儿童成长有其自然规律,过于功利的教育模式,势必束缚他们的天性,对其心志和天性的成熟、健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把“对孩子适合”放在“对孩子有用”之前,对孩子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天真;少一些技能学习和赶场,多一些图画和游戏。教育部门和社会也应有所作为,使家长可以放心让孩子自由发挥,而不致当心会输在起跑线上,从而真正把图画、游戏和自由还给孩子们。

推荐给好??? 打包下载这篇文章 打印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2 myarticle.pw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7002154号-4 Powered by: MyArticle Version 1.0dev
Processed Time: 0.0112 s Querys: 5 [ Gzip Level 0 ]